截圖 2021-01-27 下午3.31.28.png
講到預售屋就是一個不透明的坑
像是價格很硬、條款對建商有利、
不缺一個買方...等

我也一直很不敢相信,怎麼會有預售屋這種東西?實在是太沒保障了!

所以要買預售屋最重要的是我一定會挑建商,只敢買大品牌的,其他就連碰都不敢碰,而如果注重品質和售後服務的人也是要挑選建商。

另一個部分就是建商的契約書,都建商說了算,買方如果太挑惕或疑慮太多代銷就有可能不賣。

(2021年7月的另一個好消息,是自此開始,建商要將預售屋的契約書送備查,聽說目前是蠻嚴格在執行,如果建商的定型化契約有疑慮,地政局會要求修改,只是不知道會嚴格到何時呢?是否換執政後又鬆了呢?)

每次去看預售,總是「被告知」現在只剩哪一棟的幾樓可以買

然後我永遠不知道到底是真的賣完,還是不讓我買其他棟?如此這般的不透明
但就算要討論預售屋,我也不能隨隨便便亂教議價的各種方法

尤其是建商不愛聽「因為附近有XXX(嫌惡設施),所以算便宜一點。。。」之類的
畢竟預售屋不是成屋,買方一定是知道周邊環境後才會來買。

如果在網路上看了什麼資訊就跑去跟代銷亂殺價抬槓,代銷也有很大機會不再理買方。

現在不同以往,已經有建商和代銷是採取預約制看屋的。
目的應該是不想再花時間在看看的人身上,以及要有更精準的買方名單,這招真的蠻有用的。


 
那到底跟建商要如何談價格呢?
或許應該說建商願意多少價格讓價給買方買,畢竟
買方只能選擇要買或不買而已。

有一個我印象超級深刻的案例:

有一次我去簽建商的新成屋(預售的餘屋),建商已經跟買方談好價格了,就只差簽約而已,所以當天就專程去做好簽約這件事。

去到建商辦公室簽約時,買賣雙方才剛坐下來,建商就使出殺手鐧,馬上坐地起價12萬,我看到這一幕時真是驚呆了我。

那時我真是心裡大冒汗,覺得怎麼會有這種事發生啊?好扯喔,也暗暗地替買方感到不公。
買方真是騎虎難下,都已經到現場準備開心的簽約了,現在卻面臨生死交關(是沒那麼嚴重)。

這種感覺就好像你的孩子被狹持一樣,歹徒叫你交贖金來贖回小孩。(只是身歷其境的譬喻)
人都來了,到底要不要加價?如果是你加還是不加呢?

後來買方只得硬著頭皮加了,我也覺得建商真的好殺哦!


有一次跟朋友聊天,聊到朋友跟代銷的聊天內容供大家參考:

「前一陣子和我代銷的朋友聊天,一般預售屋的談價方式和中古屋有很大的不同,通常建商會訂一個價格給代銷賣(類似開價)。

有可能會再有一點空間當作代銷讓價的廣告費(底價),但是底價以下就不是代銷自己可以做決定的了,代銷都要問過建商,但通常也很難再議價下去。

但中古屋就不同了,因為屋主可能只有這間房子在賣,價格上面只要合理都還是有可談空間。

但建商一次有好幾十間、甚至是幾百間在賣,其中一間賣低價都可能會影響其他案件的出售,或是同建案的價格。

而且不缺一個買方不買,所以預售屋的談價跟中古屋不同,但行情判斷這件事依然不能少,一樣可以先查詢實價登錄」

(目前的好消息是預售屋簽約後要30日內實價登錄,但壞消息是建商價格比以前硬很多,大概是開價不像以前一樣亂開了,而且建築材料、人工等的價格都大漲)


還有一個判斷方式,就是通常代銷請到他們經理出來跟買方議價時,就表示已經談到底價了,幾乎都無法再議下去。
 
我再舉一個我朋友的例子:
朋友去看一個建商風評不錯的預售,第一次去時才剛開案沒多久,也是被告知只有某棟幾樓幾樓可以買。

朋友後來就回家了,等她看完附近建案一輪,大概過了半年吧?

覺得沒有特別喜歡的,於是又回到第一個看的建案,代銷還是說:「現在只剩某棟的幾樓有在賣」。

朋友跟代銷說:「你每次都這樣說」。
代銷說:「真的啦~我沒有騙你」。


 
身為消費者的我們,永遠不知道代銷何時是說真的?還時是說假的?
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剛開案時去看一次+每個月去看一次,看每次去是不是都不同。

也要查詢實價登錄及附近建案的價格,最少可以知道後來講的樓層及價格是否與前幾次說的一樣。
買房子真的要做勤勞的功課啊~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詠倫代書 的頭像
    詠倫代書

    代書教你的買房知識

    詠倫代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